2021年9月29日上午,經過45個月施工,有著“萬里黃河第一隧”之稱的濟南穿黃隧道正式通車。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(qū),新建第一條穿黃通道雙向開通,這也是全球首條穿越地上懸河的盾構隧道,標志著濟南“攜河北跨”發(fā)展步伐進一步加快。從這里穿河而過只需5分鐘,標示濟南正式拉開“攜河”發(fā)展序幕,加速城市從“大明湖時代”邁向“黃河時代”步伐。
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南起濼口南路,向北穿越二環(huán)北路、繞城北高速、黃河,在邯濟鐵路西側接現(xiàn)狀309國道,工程連通主城區(qū)和濟北次中心,是濟南市落實黃河流域生態(tài)保護和高質量發(fā)展國家戰(zhàn)略重大工程。項目全長4760米,隧道為公軌合建的雙管雙層結構,上層為雙向6車道城市道路,設計行車時速60公里;下層為軌道交通預留,設計行車時速100公里。項目總投資66.68億元,2017年11月28日啟動建設,是目前世界上直徑最大的公軌合建隧道。黃河險峻,水下環(huán)境更是復雜,濟南市在地上懸河水面下54米進行超大直徑隧道作業(yè),在世界上屬于首次。萬里黃河從河南境內到出??谥饾u形成地上懸河,濟南濼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天橋區(qū)地面5米,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.62米,隧道最低點位于河床下54米,濟南濟濼路穿黃隧道盾構開挖直徑達15.76米,是超大直徑盾構隧道第一次穿越地上河。
濟南黃河隧道是公軌合建隧道,內有排煙通道、管廊和逃生通道,一旦發(fā)生火災或緊急情況,公路層75米一個逃生通道,軌道層150米一個逃生通道,上層道路6分鐘完成疏散,下層地鐵區(qū)間30分鐘完成疏散。隧道外設置有監(jiān)控指揮中心,24小時無死角監(jiān)控隧道運行實況。隧道內還配置了雙道防淹門,可在沒有電力供應的情況下,手工啟動關閉防淹門。
在隧道的最低段,設計了長304米的“流動星空”,穿梭于隧道中,仿佛走在萬里星空下。以黃河星空為題,暖色照明,頂部弧線燈光表現(xiàn)黃河穿越之感,行駛隧道中讓人感受到星空光線流動之美。側墻白、藍、黃幾種色彩交相輝映,非常具有層次感,鋼石板中部的腰線更是引人注目,色彩純黃色,猶如黃河之美。隧道通車后,將分流建邦黃河大橋、濟南黃河公路大橋的通勤壓力,為老百姓過河提供一種新的方式,其6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設計,使市民5分鐘即可穿過黃河,并且針對濟南籍小型車輛,隧道實施免費通行。
據悉,濟濼路穿黃隧道南起濼口南路,依次下穿二環(huán)北路、繞城北高速、黃河,在邯濟鐵路西側接現(xiàn)狀國道309。項目全長4760米,其中穿黃隧道長3890米,主線段采用雙管雙層隧道,公軌合建,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市政道路,設計時速60公里/小時,下層為軌道交通。從地理位置上看,隧道位于濟南黃河大橋和建邦黃河大橋之間,這也是目前濟南最為繁忙的跨黃通道。濟濼路隧道在起步區(qū)北接國道309,通過與原省道101或梓東大道兩個平行道路連接國道308,片區(qū)干道交匯成網,可實現(xiàn)起步區(qū)與西部主城快速通勤。
據目前公布的信息,濟濼路穿黃隧道、鳳凰黃河大橋、齊魯黃河大橋3座新建跨黃橋隧對濟南籍小客車、公交車(含班線客運公交化改造的區(qū)際公交)免費通行。濟濼路穿黃隧道收費標準由濟南市核定,參照魯交財〔2019〕68號規(guī)定,具體標準如下:
按車型收取車輛通行費標準為貨車以計重收取車輛通行費標準,2軸車輛總質量限值為18噸;3軸車輛總質量限值為27噸;4軸車輛總質量限值為36噸;5軸車輛總質量限值為43噸;6軸及6軸以上車輛總質量限值為49噸。
對于不超限車輛計重收取車輛通行基本費率為1.5元/噸車次。根據實際車貨總質量,小于10 噸(含10噸)的質量部分按基本費率計收;10噸以上至49噸(含 49噸)的質量部分,按基本費率線性遞減到0.6元/噸車次計收; 收費金額不足10元的,按10元計費。
超限車輛計重收取車輛通行費標準為,不超限質量部分按規(guī)定收取車輛通行費;對超限30% (含30%)以內的車輛,超限質量部分按基本費率的1倍線性遞增至3倍計收通行費;對超限30%-100%(含100% )的車輛,超限質量部分按基本費率的3倍線性遞增至6倍計收通行費;對超限100%以上的車輛,超限質量部分按基本費率的6倍計收通行費。
為加快實施“北起戰(zhàn)略”,推動黃河兩岸同城化發(fā)展,促進兩岸資源要素自由流動,參照現(xiàn)有建邦黃河大橋的優(yōu)惠政策,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,濟濼路穿黃隧道、鳳凰黃河大橋、齊魯黃河大橋3座新建跨黃橋隧對濟南籍小客車、公交車(含班線客運公交化改造的區(qū)際公交)免費通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