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凰黃河大橋按照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,兼顧城市主干道功能,設計時速60公里/小時,采用“公軌同層,軌道居中”的設計方案,集約利用過河通道資源,縮小工程規(guī)模,節(jié)省工程投資,并兼顧景觀效果及行車安全。鳳凰黃河大橋通車后,市民過黃河僅需4分鐘。
鳳凰黃河大橋南起荷花路鳳凰路交叉口,北跨黃河后與國道220平交,項目全長6683米,包括特大橋2座,其中跨黃河主橋和引橋長3788米。大橋按照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,兼顧了城市主干道功能,設計時速60公里每小時,采用“公軌同層,軌道居中”的設計方案。鳳凰黃河大橋建成后,需要有連接線與兩岸的路網連通,才能具備交通通行條件,目前大橋兩側連接路還在建設當中,作為大橋與路網的連接通道,連接路建成后可將鳳凰黃河大橋接入南北兩岸路網。
濟南鳳凰黃河大橋創(chuàng)造了多項世界之最,大橋全長3.7公里,主橋長1332米,設計采用三塔(鋼塔)自錨式懸索橋結構,主跨2×428米,整幅全寬61.7米,是黃河上最寬的橋梁,其橋梁跨徑及梁寬均居同類型橋梁世界之最。此外,北跨堤橋(北岸跨堤引橋)主跨跨徑245米,也是世界最大跨度連續(xù)組合鋼箱梁橋。
鳳凰黃河大橋的外觀設計取“鐘靈毓秀”之意。該橋為自錨式懸索橋,具有兼收并蓄、剛柔相濟的渾厚風格。據悉,鳳凰黃河大橋除了機動車道,在最外側還有非機動車道(3米)和人行道(1.75米),保證慢行和非機動車路權。建成通車后,黃河南北兩岸的市民可以選擇自駕、公交、軌道、步行、騎行等方式通過黃河。鳳凰黃河大橋距上游石濟客運專線橋約5.1公里,距下游濟南黃河三橋約3.1公里,從地圖上看,三座大橋向三條射線將起步區(qū)與南岸主城連接,也是起步區(qū)擴展輻射范圍,壯大輻射源及與輻射對象密切聯(lián)系的紐帶,南岸引橋向南連接至鳳凰路后將形成越黃南北向大動脈。屆時,“同層布置、公軌合建”的大橋也使黃河南北兩岸市民可以選擇自駕、公交、乘坐軌交過河,還能選擇以步行、騎單車的方式通過黃河。